mk、ve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凯发k8网页登录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中期因子(mk)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为子宫内膜癌的化学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子宫内膜癌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k和vegf蛋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k和vegf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mk蛋白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相关性显著(r=1.55,p<0.01;r=1.11,p<0.05),mk与vegf蛋白表达阳性者vegf明显高于阴性者,二者呈正相关(r=1.76,p<0.05)。结论:mk蛋白过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并与vegf相关。
【关键词】中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子宫内膜癌;免疫组织化学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深入研究,表明肿瘤的形成和进展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基因改变的复杂过程①②。本课题拟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组织中中期因子(mk)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判断其作为子宫内膜腺癌恶性程度评估和判断预后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9例子宫内膜癌标本取自2003年8月至2009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患者,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52岁,所有病例术前均未作放疗或化疗,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0年修订的临床分期标准:ⅰ期20例,ⅱ期24例,ⅲ期5例;按《妇产科学》第6版病理学分级标准:高分化17例,中分化23例,低分化9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0例取自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经病理证实。
1.2 试剂
浓缩型羊抗人mk多克隆抗体购自美国santacruze公司,工作浓度为1∶100。即用型鼠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 p试剂盒及显色底物dab购自福建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免疫组化sp法
步骤按说明书操作,石蜡切片脱蜡至水,3%h2o2孵育10min,热抗原修复,正常山羊血清封闭,滴加1∶100稀释的一抗mk、即用型vegf抗体,4℃过夜,依次滴加生物素标记二抗,辣根酶标记链霉卵白素工作液,dab显色,复染,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封固。用已知阳性片作阳性对照,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每例标本常规进行he染色。
1.4 结果判断
mk蛋白和vegf蛋白均以肿瘤细胞胞质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参照muramatsu③的判定标准,随机选取5个高倍视野,计算着色肿瘤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记录染色强度分级,vegf阳性细胞0%为阴性(-)、1%~25%为弱阳性( )、26%~50%为中度阳性( )、>50%为强阳性( );mk阳性细胞0%为阴性(-)、1%~5%为弱阳性( )、6%~15%为中度阳性( )、>15%为强阳性。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组织中mk及vegf蛋白
mk蛋白阳性染色定位于子宫内膜癌腺上皮细胞的胞质。49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k表达阳性29例(59.0%),其中强阳性10例(34.5%),阴性12例(41.4%),阳性7例(24.1%)。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k表达阴性。vegf蛋白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子宫内膜癌腺上皮细胞的胞质。49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33例(67.3%),其中强阳性15例(45.5%),阳性13例(39.3%),弱阳性5例(15.2%)。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表达阴性。
2.2 mk及vegf的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各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
mk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r=1.55,p<0.01;r=1.11,p<0.05),而vegf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1.36,p<0.01),和组织学分级无相关关系(r=0.24,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k及vegf蛋白表达
2.3 mk蛋白表达与vegf间的关系
统计学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中mk蛋白与vegf蛋白表达有相关性(r=1.76,p<0.05)。
3、讨论
mk是1988年muramat su等发现的一种新基因,它与多向因子(pleiotro phin,ptn)一起组成一个新的肝素结合生长因子。人的mk基因定位于11q11.2,正常成人组织中mk的表达高度受限④⑤。近年来,mk与肿瘤的关系成为是mk研究的热点,大多数人类恶性肿瘤中的mk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织,mk在实体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mk主要通过促进有丝分裂,抗肿瘤细胞凋亡及促肿瘤血管新生来发挥其致瘤活性。多种实体肿瘤如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和所有消化系统肿瘤均有mk的高表达,并且这种高表达与组织类型无关⑥⑧。
vegf被认为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其主要生物学功能包括:(1)作用于内皮细胞高度特异性地刺血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刺激血管生成③;(2)促进内皮细胞的增生与迁移;(3)增加血管通透性;(4)促进某些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使基质降解。它在肿瘤微血管生成和转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发现mk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没有表达,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rba等⑨的报道相一致。癌组织内过表达的mk主要定位于癌细胞的胞质。将mk蛋白表达与反映子宫内膜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各项临床病理参数结合起来分析,发现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k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因此,mk蛋白的表达对子宫内膜腺癌恶性程度评估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肿瘤的发生发展有赖于血管生成,mk与肿瘤血管新生关系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⑩。为明确子宫内膜癌中mk蛋白的表达是否也具有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将子宫内膜癌中mk蛋白的表达与vegf蛋白表达联合起来分析,结果发现,mk蛋白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因此推断其与癌组织的血管新生关系密切,提示mk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血管形成的调控⑾。
研究表明,肿瘤切除后血清中mk水平下降。肿瘤患者尿中mk水平亦增高,与正常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考虑mk作为一种分泌蛋白可以从多种途径检测到,那么血清、尿液中监测mk水平的变化,可能有助于了解疾病进展及治疗情况,mk与vegf的联合检测可能为临床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预后估计提供有力帮助。
【参考文献】
[1]赵昕,马淑芬.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ⅱ型受体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河北医药,2009,31:2231 2214.
[2]刘霞,张为远,代荫梅.子宫内膜癌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128 1131.
[3]muramatsu h,shirahama h,yonezawa s,et al.midkine,a 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rowth/diferentiation factor.immunochemical evidence for thefunction and distilbution.dcv biol,1993,159:392 402.
[4]dai lc.midkine translocated to nucleoli and invovled in carcinogenesis.world j gastroenterol,2009,15:412 416.
[5]fiegel hc,kaifi jt,wachowiak r,et al.midkine is highly expressed in neuroblastoma tissues.pediatr surg int,2008,24:1355 1359.
[6]ohhashi s,ohuchida k,mizumoto k,et al.midkine mrna is overpressed in pancreatic cancer.dig dis sci,2009,54:811 815.
[7]ibusuki m,fujimori h,yamamoto y,et al.midkine in plasma as a novel breast cancer marker.cancer sci,2009,100:1735 1739.
[8]xu y,qu x,zhang x,et al.midkine positively regulates the proliferation of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cancer lett,2009,279:137 144.
[9]rba sy,noh sh,kwak hj,et al.comparison of biological phenotypesaccording to midkine expression in gastric cancer cels an d their autocrine activities could be modulated by pentosan polysulfate.cancer lett,1997,118:37 46.
[10]maehara h,kaname t,yanagi k,et al.midkine as a novel target for antibody therapy in osteosarcoma.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7,358:757 762.
[11]lucas s,reindl t,henze g,et al.increased mindkine serum level in pediatric embryonal tumor patient.j pediatr hematol oncol,2009,31:713 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