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大单体医疗建筑即将投入使用 -凯发k8网页登录
医疗建筑的复杂性在于不仅要实现医疗机能与建筑功用的完美融合,同时还需承载生命无常的厚重与人文关怀的极致,最终抵达人类“终极庇护”的梦想。
——许常吉(著名医疗建筑设计师)
近日,有着“亚洲最大单体医疗建筑”美誉的北大国际医院通过消防局的消防验收,标志该建筑正式落成。作为北京大学的第九家附属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占地297亩,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今年12月5日即将正式开业。
北大国际医院建筑总工程师李立荣向记者介绍,医院主体建筑自2010年3月1日开始建设,工期历时4年多的时间。最近3个月以来,医院主楼建筑接受了严格的各专项检测和验收,已完全达到预定的设计功能。医院正式开业后,这栋“亚洲最大单体医疗建筑”将面向北京乃至全国提供最具人性化的优质医疗服务,带来全新的就医体验。
现在,就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了解一下这个拥有1800张病床的“巨无霸”:
北大国际医院鸟瞰图
低耗高效的“巨无霸”
在建筑的安全生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是国际医院在设计之初就确立的想法。医院的外观宏伟壮观,院在林中,林在院中,在医院32万平米的医疗建筑中,地下建筑大约有10万平米,这意味着有1/3的建筑面积利用了地下。地下设计分为两层,地下一层将采光要求不高、防护要求较高的科室安置于此,地下二层为车库及设备用房。
地下环境的充分利用,使得地上面积得到有效节约。医院在节约出的土地上为患者提供了充分的园林景观。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医院杜绝了大面积玻璃墙的使用,窗户面积经过严格测算,确保窗墙在保证通风、采光的同时减少室内热量损耗。
1800张阳光病床
北大国际医院所有病房都是朝南的阳光房,确保每一位住院患者都能够享受到最充足的日光温暖。同时,住院楼内设计了“双走廊”,住院空间分为3个区域,患者活动区域、治疗区、医生工作区,患者和护士可以分别从两侧进入治疗区,共享中间的空间—这种设计有效分流患者与医护工作人员,确保住院患者可以得到最安静的养病环境;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空间设计挑战—在节约空间和患者体验之间,显然国际医院选择了前者。
别具韵味的幽静园林
北大国际医院的绿化率达到40%,院内绿化包括三大植被景观:松竹映月、未名广场和康复花园。医院还拟对4万平米的屋顶进行改造设计,建成空中花园。翠竹掩映,婆娑作响,生机盎然,患者心情得到舒缓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天然氧吧带来的疗养功效。李总工介绍,屋顶花园除了起到绿化美化作用还可以为屋面保温,实现节能功能。
国际医院内部景观—未名广场
便捷就医的“最短距离”
对于一家体量巨大的医院,如何缩短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步行距离是国际医院设计过程中的一大课题。为此,医院主体建筑的整体设计呈倒“t”型,中间区域是医技部门,距离门诊、急诊、住院三大人流聚集区的距离均为最短,确保任何一个位置的患者都不用“多走1步路”。
医技中心居中的独特设计,确保便捷就医的最短距离
现代高端的门诊航站
医院门诊大厅的设计参考了机场航站楼的设计精髓
为了快速疏导门诊人流,北大国际医院的门诊大厅采取了仿机场航站楼的设计—151米的弧长设计,确保人群进入门诊大厅后,可以迅速实现分流,避免拥堵,提高患者的就诊舒适度。为了实现便捷挂号和缴费,医院在每个诊区都设置了挂号和结算窗口,并配置移动缴费机作为补充,患者可以分散到各个诊区去挂号缴费,缩短就诊移动距离,提高就诊效率。
活泼有趣的儿科乐园
国际医院儿科病房护士站以及儿童乐园
在“卡哇伊”儿科门诊等候区,医院还专门配备了亲子厕所,好玩又好用;可爱的“熊掌印”设计仿佛是哪只贪玩的小熊偷偷跑出来,在这里玩耍时留下的脚印。整个乐园的地面采用了塑胶材质,并且配有卡通图案和距离尺度数字。医院还在乐园里设置了无障碍的迷宫,沙坑,爬梯等,同时还增加了林荫树池,花架,方便患儿休息的同时也方便大人看护孩子。儿科病房里惟妙惟肖的手绘画消除了小患者进入病房的紧张情绪,病房外的儿童乐园更是孩子们快乐的天地。
空中救援生命通道已打通
国际医院从屋顶停机坪到手术室的生命通道已完全打通
众所周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屋顶停机坪是北京市内硬件规格最高的停机坪之一。据最新消息,医院从屋顶停机坪到手术室的生命通道已完全打通:急救患者从直升机被抬下后,可通过液压升降梯直接进入手术室,急救流程和规范均已制定,绿色通道随时具备救援实战能力。
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几个局部。期待12月5日医院正式开业后,一同感受这座“亚洲最大单体医疗建筑”带来的医疗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