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体重指数与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凯发k8网页登录
【摘要】 目的:研究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加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择65例肥胖妇女,分析其产前、产时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肥胖组巨大儿和孕妇妊高征(pih)的发生率分别为27.69%和13.85%,高于标准体重组和消瘦组(p<0.01),消瘦组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于正常组和肥胖组(p<0.01);肥胖组孕妇手术产率为64.62%,与正常对照组和消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产程异常为12.3%,高于正常组(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3.85%,与其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密切相关,肥胖孕妇易发生产程异常,但并非难产和剖宫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体重指数 妊娠结局 肥胖 孕前
本文通过分析1256例中的65例肥胖组妇女产前、产时及产后并发症的分析,探讨体重增加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选择:选择2004年1月-2008年12月在县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行孕期保健和住院分娩、资料纪录完整的单胎妊娠妇女1256例为观察对象。其中初产妇823 例, 经产妇433例, 年龄最小19岁,最大41岁,平均年龄(27±5.16)岁。全部观察对象中, 终止妊娠时孕龄≥42周20例,<37 周44例(其中治疗性早产13例) , 以产程异常和相对头盆不称为指征的剖宫产134例,巨大儿(出生体重≥4 000 g) 58例, 出生1-5 min apger评分≤7 分或其他原因入新生儿科住院的高危新生儿132例。均无心、肝、肾、糖尿病或慢性高血压等内科合并症。
1.2 观察方法:孕妇身高及每次产前检查时的体重,均由专人测定并记录。由于孕12 周前孕妇体重无明显变化,孕前体重以孕12周前首次测量的体重代替,孕期增重为产前体重减去孕前体重。分娩后测量新生儿体重,新生儿体重≥4000g 者为巨大儿, <2500g 为低体重儿。计算孕前体重指数(bmi),bmi = 体重(kg)/身高2(m2); 并记录产前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疾病、巨大儿和低体重儿,妊娠结局包括分娩方式以及分娩并发症等。
1.3 分组标准:按照2002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标准,孕妇孕前bmi <18.5者为消瘦组, 18.5-24者为正常体重组, >24者为肥胖组①。
2 结果
2.1 孕前体重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根据孕前bmi 标准,消瘦组232例,占18.47%,正常体重组959例,占76.35%;肥胖组65例,占5.18%。肥胖组巨大儿和孕妇妊高征的发生率与消瘦组和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2.87和13.49,p<0.01);而消瘦组的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与正常组和肥胖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32.57,p<0.01)。
2.2 孕期孕妇体重指数与分娩结局:肥胖组孕妇手术产率为64.62%与消瘦组和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产程异常率为12.3%与消瘦组和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当孕前bmi>24时,孕产妇巨大儿及产前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较正常组和消瘦组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孕前bmi<18.5的消瘦组出生低体重儿的发生率亦高于正常对照组,与上述观点一致,提示孕前bmi与胎儿出生体重密切相关。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孕前bmi过高,孕妇孕期易发生孕妇脂质代谢和糖代谢紊乱,导致胎盘血管粥样硬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②。有研究显示: 在显著增长相同的体重时,高于标准体重者娩出巨大儿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控制孕前孕期体重增长是减少胎儿出生体重异常的关键。
本研究还发现,尽管bmi高的肥胖组产妇临产、分娩时,产程异常和产后出血的发生比率均明显升高,但统计学处理仅有产程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可能与巨大儿发生率高、巨大儿时子宫过度膨胀、妊高症时肌纤维水肿、缺氧等, 易引起宫缩乏力有关;尽管孕前肥胖易导致产程异常发生率增高,但剖宫产率等难产发生率及产妇产后出血、新生儿出生窒息率并未增高,此结果与国内外观点不一致。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1-123.
[2] 韩爱红. 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4534-4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