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治”技术修复牙本质缺损的临床观察 -凯发k8网页登录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三明治”技术修复牙本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0颗患牙进行随机分成两组,200颗患牙为试验组,采用“三明治”技术充填,60颗患牙为对照组,直接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结果2年后随访,试验组成功率为94.5%,对照组成功率73.74%,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三明治”技术修复牙本质缺损,减小了微漏的程度和范围,减少对牙髓的刺激,增强了固位效果,是修复牙本质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三明治”技术 玻璃离子粘固剂 复合树脂 牙本质缺损
用玻璃离子粘固剂(glassionomercement,以下简称gic)作为基底材料粘结于牙本质上,再用复合树脂充填缺损的牙釉质的联合修复方法称“三明治”技术,又叫“夹层”技术。将这两种材料联合应用,可起互补作用,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所以被认为是较理想的牙本质修复技术。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2008年到我科就诊的186例患者,共260颗患牙,选择的患牙为前牙ⅰ、ⅲ、ⅳ、ⅴ类洞型,后牙ⅰ、ⅱ、ⅳ、ⅴ类洞型,且承受咬合力较小,未累及牙髓的牙本质缺损的修复。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41例,共200颗患牙;对照组45例,共60颗患牙。
1.2 材料 所用gic为上海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齿科材料厂生产的玻璃离子水门汀。复合树脂为上海贺利氏古沙齿科有限公司生产的卡瑞斯玛树脂。
1.3 操作方法 对试验组患牙去净龋坏组织,无需预防性扩展,洞缘釉质制成短斜面、比色,中龋或无刺激症状的深龋直接用gic垫底,而深龋近髓者则用氢氧化钙间接盖髓。gic粉液比例(重量)按2.5:1.0调制,调和时间为60s,并在2min内完成垫底,垫底至釉牙本质界处,用探针及器械修整好外形,待4mingic固化后,配蚀gic表面及窝洞牙釉质,冲洗、吹干,然后涂粘结剂,再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对照组不进行垫底,直接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最后常规进行打磨,抛光。
1.4 评价标准 成功:2年内充填物形态完整,无裂隙,无松动、脱落,牙体组织无折裂,无继发龋形成,牙髓活力正常。失败:2年内出现边缘裂隙,继发龋,充填物松动、脱落,牙体折裂或伴有牙龈炎,牙髓炎及根尖周炎。
2、结果
试验组2年内有11颗牙失败,成功率为94.5%。其中3颗出现充填体折裂,5颗出现边缘裂隙,1颗出现继发龋,2颗发生脱落。对照组2年内60颗患牙中有16颗失败,成功率为73.34%。出现的情况是:1颗充填体折裂,7颗出现边缘裂隙,3颗形成继发龋,2颗脱落,3颗并发牙髓炎。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试验组和对照组失败原因分析
3、讨论
光固化复合树脂均存在一定的聚合体积收缩,收缩率为1.7%~3.7%①,常导致复合树脂与牙体之间形成边缘裂隙而不密合,易产生继发龋和修复体的松动脱落。复合树脂的热膨胀系数(17~35)×10-6m/℃与牙本质8.3×10-6m/℃和牙釉质11.4×10-6m/℃的热膨胀系数相距胜远①,在口腔温度变化时则产生边缘。复合树脂对酸蚀后的牙釉质有良好的粘结性,但与牙本质粘结性较差。酸蚀使牙本质小管通透性增加,微漏存在,细菌易侵入牙本质小管和牙髓。而复合树脂内有树脂基质单体易渗入而加重对牙髓的损害,加之光固化灯照射使髓腔温度升高,极有可能使牙髓激惹。因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可阻止复合树脂的聚合反应,故不能将其用于与复合树脂直接接触垫底②。
gic的热膨胀系数为13×10-6m/℃,接近牙体组织,且牙体硬组织有化学粘结性,不但可以和牙体中的钙离子结合,还可以与牙本质胶原中的羧基,氨基发生反应,提高粘结力①②③。gic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远大于磷酸锌水门汀和聚羧酸锌水门汀,封闭性能好,可部分抵消复合树脂收缩时产生的张力,释放氟离子,使牙体对酸的溶解性降低,增强防龋作用④,是适合垫底的好材料。
“三明治”技术利用gic与牙本质良好的化学粘结性,酸蚀后表层基质溶解,暴露出玻璃核形成粗糙面及微孔表层,复合树脂和粘结剂渗入gic表层,固化后产生机械嵌合。但其机械性能、耐磨性及美观性差,不如复合树脂。而复合树脂则相反,对牙髓刺激性大,但其机械性能和美观性较好。所以这两种材料联合使用,可起到互补作用,既能改善复合树脂与洞壁的密合性,阻断树脂对牙髓的刺激,又可避免gic单独修复的缺点,这种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玻璃离子联合修复牙本质缺损的“三明治”技术,扬长避短,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林.复合树脂应用中的夹层技术.北京口腔医学,2003,11(1):52-54.
[2]剪新春.口腔科基本技术操作.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
[3]陈志清.口腔材料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7.
[4]李明,张运奎,李大鲁,玻璃离子水门汀和银汞合金共同充填复面ⅱ类洞的临床观察.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05,14(3):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