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27省!超大联盟集采结果公布(附名单) -凯发k8网页登录
血管介入大规模集采再下一城。
01
血管介入全国联采拟中选结果出炉
1月21日,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中心发布《关于公示省际联盟外周血管介入导引通路等4种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的通知》,公示时间为2025年1月22日至2025年1月27日。
此次集采周期为2年,涉及4类血管介入耗材,共有27省参与采购。全国仅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未参与,安徽、江西只参与外周血管介入导引通路、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外周血管球囊扩张导管采购。
此轮集采中涉及的血管介入产品整体价格较高,目前临床应用的主流产品基本为进口品牌产品。从官方公布的历史采购量数据看,除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快速交换型)外,其他各类产品市场均由外资企业主导,头部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拉开了明显差距。
集采规则方面,与现阶段的大多集采有所区别。其中通过多轮价格确认确定拟中选企业,兼有谈判。在后续的采购量分配环节,将根据拟中选轮次向靠前的企业倾斜。
拟中选结果显示,主流产品基本中选,与第五批耗材国采类似,外资企业依旧表现出不弱的降价意愿。绝大多数产品类别中,均有外资企业以规则一中选。竞价及后续的采购量分配拉锯更多的是在外资企业之间进行,而国产企业尤其是b组原市场份额较小的新入局企业,在竞价过程中不占优势。
02
血管介入市场,迎来最大变数
2024年,血管介入领域3大重磅联盟集采横空出世,成为血管介入市场的最大变数。
第五批耗材国采中,跨国企业带头降价,康蒂思一举拿下了下肢动脉支架、非下肢动脉支架两个组别的第一名中选席位,中选价格2280元;波科则夺取了静脉支架组第一名中选的席位,中选价格3080元。
甘肃牵头的24省联盟集采中,外周血管介入类微导管(含套装)、微导丝、明胶海绵、栓塞胶、栓塞微球等5类耗材产品中选率高达98%,平均降幅62.21%。
河北血管介入全国联采步调稍晚,现如今也已尘埃落定。预计2025年,3大血管介入集采将陆续落地。此外,按照以往的集采经验,未参与联盟集采的地区,也将在未来逐步推进产品降价,最终实现全国血管介入价格的整体对齐。
目前,外周介入、神经介入整体渗透率还较低,价格是阻碍其发展的一部分原因。
以主要用来治疗血管狭窄、闭塞、夹层、动脉瘤等外周血管疾病的外周血管支架为例,据中国医疗保险报道,我国目前每年约有20万至30万患者接受外周血管支架植入治疗。相对于每年120万台左右的心脏支架植入来说,外周血管支架植入数量较少。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副院长戴向晨介绍其原因主要在于“外周血管支架需适应肢体的运动的同时避免折断,多以自膨胀支架为主,对制作材料和工艺的要求更高,且其长度一般在冠脉支架的10倍以上,所以其成本和价格都高于心脏冠脉支架。这导致了部分患者因手术费用昂贵而选择保守治疗,继而可能出现肢体坏死、截肢等不良后果”。
伴随集采的大面积覆盖,血管介入市场渗透率也有望提升。
03
国产企业加速追赶
谁能率先迈入“第一梯队”?
产业端,近年来国产外周介入和神经介入产品加速获批,为市场提供了一些新选择。
部分新入局国产企业产品线相对薄弱,产品获批时间集中在2022年至2024年,尚未打通进院渠道、实现商业化。集采大浪淘沙,对于这部分企业而言,是较大考验。
布局相对较早的一批国产企业,同样处于爬坡阶段,研发及商业化计划正在推进中。从上市公司数据来看,部分企业已经初见曙光。
微创脑科学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预期集团净利润约为2.36亿元至2.7亿元之间,同比增长约75%至100%。集团2020年度至2024年度经调整净利润实现约55%的5年年复合增长率。归创通桥今年上半年介入产品销售收入3.64亿元,同比增长58.2%。其中66.9%的收入来自神经介入,该板块营收同比增长46.7%。
从各大集采中披露的历史采购量数据来看,一些国产企业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部分外资企业,不过距离“第一梯队”尚有明显差距。
外周介入和神经介入领域的细分产品较多,单品市场天花板有限,想要打出自身优势、脱颖而出,乃至进入行业“第一梯队”,这条破局之路似乎还较为漫长。
【来源:赛柏蓝器械】

相关阅读
- 血管介入耗材集采结果公布(附名单)202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