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设备配置与技术规范应并重 -凯发k8网页登录
呼吸机是重要的生命支持设备。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使我国医疗机构呼吸机配置不足的问题突显出来。此后,国内呼吸机销量大增。但是,呼吸机使用不规范问题随之而来。
技术推广与设备配置应并重
不久前,卫生部、北京市卫生局、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医三院等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和临床专家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呼吸机配置、应用座谈会”上,就呼吸机配置和使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北京医院副院长王辰教授在这次会议上指出,呼吸系统疾病是全世界最多见也是治疗负担最重的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出现呼吸功能不全和呼吸功能衰竭,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死率高达50%~70%,大部分慢性病导致死亡的最终原因也是呼吸衰竭。近年来,各国特别关注的“非典”、禽流感、甲型流感等烈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很多患者都出现了严重呼吸衰竭,而临床最常用的呼吸衰竭治疗设备就是呼吸机。
“非典”之后,国内呼吸机销量大幅增长,各医院配置了大量有创型呼吸机。然而,很多医院呼吸机临床使用和维护不规范,亟须加强培训。“坦率地讲,即使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呼吸机使用不规范的现象。此外,还有使用不足、设备闲置的情况。”王辰说。
北京朝阳医院曹志新副教授也表示,呼吸衰竭病人差异很大,从最危重的呼吸衰竭到非致命性、间歇性低的呼吸衰竭,都可用呼吸机治疗,这就需要从临床角度对呼吸机进行分类,规定不同种类呼吸机的技术标准,以及不同医疗机构呼吸机的配置和应用标准。他强调:“技术推广与设备配置一定要并重,不能光配置了呼吸机,人员培训跟不上,机器用不起来或者用得不好,反而会造成医疗安全隐患。”
无创呼吸机有推广价值
据了解,目前,常见的呼吸机有两种:有创呼吸机和无创呼吸机,其临床适应证各不相同,如何合理配置和推广使用,一直缺乏规范的指导意见。
据专家介绍,有创呼吸机采用切开气管后插入管路的通气方式,是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无创呼吸机则通过在患者面部扣一个面罩进行通气。
“无创呼吸机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呼吸机的治疗范围。”曹志新告诉记者,首先,从病种来说,有创呼吸机只能治疗严重呼吸衰竭,而临床通过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并用,则能够治疗打鼾;很多呼吸衰竭患者在插管上机后会发生困难撤机的现象,而无创呼吸机可以辅助临床对使用有创呼吸机的患者进行撤机;此外,无创呼吸机使得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也可以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手段。实际上,很多呼吸衰竭和呼吸功能不全患者在早期就应当接受呼吸支持,但是,如果此时把气管切开进行有创干预,患者和家属都很难接受,而无创呼吸机则避免了切开气管的环节,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感染。其次,在治疗地点上,原来有创呼吸机只能在医院的抢救科室使用,比如icu、急诊科;而无创呼吸机则可以在icu、急诊室、普通病房、门诊、社区、家庭中使用。
王辰教授也表示,无创呼吸机在我国大、中、小医院都是适用的呼吸支持设备,推广这项技术对于提高国人的健康看护水平,特别是对于呼吸功能不全和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手段。但是,现在无创呼吸机在很多医院配置不足,一些地区的二级医院有创呼吸机都配置不全,无创呼吸机更是缺得厉害。
国产设备研发仍待突破
“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就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但是无创呼吸机在国内的推广普及一直比较滞后,等于起个大早赶了个偏晚的集。”曹志新强调,临床应用情况表明,我国无创呼吸机研发与应用情况远远不像有创呼吸机那么成熟,而国产无创呼吸机设备的研发也需要有所突破,以打破进口产品的垄断局面。比如解决漏气状态下人和呼吸机协调的问题;增加无创呼吸机的工作模式;人机连接装置也要国人化,即面罩一定要符合中国人脸部解剖学形态。在研发上,国内厂家应该与临床紧密结合,突破无创呼吸机的关键技术,提高设备制造工艺和产品的稳定性。
在很多人看来,有创呼吸机与无创呼吸机相比,好像前者使用起来更复杂,但是,实际上,更费人力、难度更大的反而是无创呼吸机。这是因为采用有创呼吸机时,病人完全镇静;而使用无创呼吸机时,医务人员要特别密切观察,根据病人情况及时调整。无创呼吸机经常发生漏气现象,虽说设备有漏气补偿功能,但如果漏气量过大、压力维持不住,就容易导致风险。使用无创呼吸机时,呕吐问题导致的危险也比使用有创呼吸机大很多,患者可能因此窒息。“由于无创呼吸机不是在 icu和急诊室使用,在病房、门诊、社区等更广泛的区域都可配置,因此,安全、规范地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非常关键。”曹志新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