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医疗巨头在华深入发展提速 -凯发k8网页登录
近几年,以飞利浦为代表的外资医疗器械企业在华“深耕细作”的热情丝毫不减。
日前,飞利浦宣布,在苏州工厂的第一批本土研发生产的基础医疗设备下线。飞利浦医疗保健大中华区总裁张文明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飞利浦全方位加强在华研发和生产力度的中国本土市场战略正在深入实施。
事实上,外资医疗器械企业在华“深耕”的并非飞利浦一家。来自2012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的消息,西门子、ge等外资医疗器械企业均推出了针对基础医疗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日前,ge医疗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到2015年之前的3年时间内,ge医疗会把中国本土的产能提高一倍,完全实现在华的产业链本土化。
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医药行业研究员李金英表示,中国医疗市场的不断扩张,给医疗器械行业带来了非常多的机会。在许多跨国巨头公司看来,中国市场很独特。从增长速度来看,中国是一个新兴市场;从医疗器械需求来看,中国市场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市场,也就是说,跨国企业迅速扩张中国市场是由中国用户对医疗器械产品的高品质、高可靠性、高服务水平的综合要求来决定的。
在其看来,农村市场也成为了跨国公司试图争抢的潜力市场,跨国公司为巩固和扩张其在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市场份额,正在通过与中国企业合作、本地化研发等手段向中低端市场渗透深入。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公共医疗条件的不断完善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医疗器械市场中“成长”最快的市场。
有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规模为74.46亿美元,成长幅度为13.6%,预估价2013年将达到101.13亿美元,其年复合成长率为13.94%,相较高出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平均成长率。
以上数据均表明,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不断壮大,因此,也一直成为外资巨头觊觎的目标。但摆在眼前的一个事实是,虽然我国是一个成长较快的市场,但目前高端医疗器械几乎都被外资医疗器械企业所垄断。
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副会长江峰介绍,在中国医疗保健技术市场,通用电气、飞利浦和西门子三家企业占据了大部分高端市场,保守估计已经超过了70%。
据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日前发布的《2012年医疗器械行业分析报告》显示,目前虽然全国范围内医疗器械企业数据已达1.4万多家,但医疗器械行业竞争格局分散,行业集中度较低,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虽然企业数量较多,但此类企业竞争激烈且盈利水平较低,因此只能生产中低端产品或为国外企业提供零配件。
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十五届国际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上,来自飞利浦、ge、西门子、三星等全球知名的医疗器械企业亮相展会,这也或许预示着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可人”。
中创国发产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张澄宇认为,从市场前景来看,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城镇化持续推进以及消费结构升级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来自中创国发的一份预测报告显示,到2016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095亿元,相比市场容量43654亿元来说,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巨大的蛋糕足以吸引外资医疗巨头进入中国市场。
张澄宇告诉记者,从飞利浦等外资医疗企业进入中国,且不断扩张延伸的势头,将给行业监管体系提出了更多的考验。这将有利于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对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标准与国际接轨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可以促使医疗器械市场向细分化发展,出现更多具备不同功效、针对不同病理、甚至供家庭使用的医疗器械产品。
除了对行业监管体系带来考验,外资医疗器械企业“押注”中国市场,将会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呢?
李金英认为,现阶段,全球医疗器械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国际上排名前10的医疗器械公司如飞利浦、强生、西门子等在全球市场份额占到了50%左右,并且,由于这些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上得到更多信任,在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的势态下,国内医疗器械的市场份额势必会遭到进一步的挤压。尤其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完成一二线城市和高端市场的布局之后,跨国企业对中国低端市场渗透不断加快,其将与本土企业在中低端市场形成正面竞争,这进一步抢夺了我国医疗器械的中低端市场,显然对国产医疗器械企业来说是致命的。
在李金英看来,现阶段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其实是属于非常脆弱的“有秒阶段”,压力一大可能会倒下。毕竟从体量来看,即便是中国一些上市公司相比国外大企业也很容易被外资企业兼并。
相关阅读
- 最新排名出炉:2020全球顶级医疗企业top102021-02-05
- 山西省医用耗材谈判结果公布:强生、威高、巴德…2021-01-08
- 91.8万个耗材编码公布:强生、美敦力、威高…2020-12-11
- 最高降价97.76% 7省耗材带量采购来了2020-12-08
- 最高94%!耗材降价开始执行:强生、威高、史赛克...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