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24省,外周介入集采结果出炉(附名单) -凯发k8网页登录
超大联盟集采密集推进,外周介入高价围墙被攻破。
01
甘肃外周介入联盟拟中选结果公布
12月27日,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外周血管介入类微导管、微导丝等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的公示》。
此次集采周期2年,采购品类为外周血管介入类微导管(含套装)、微导丝、明胶海绵、栓塞胶、栓塞微球,本次共有44家企业126个产品参与申报,共有44家企业124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企业中选率100%,产品中选率98%,具体情况如下:
从拟中选名单来看,波科、泰尔茂、库克医疗等外资巨头有多款产品中标,但本土品牌已占据绝对主流,其中多个品种的a组首位均为国产。
近期,外周介入集采方面消息频出。
在刚刚结束的第五批耗材国采中,外周血管支架类耗材(下肢动脉支架、非下肢动脉支架、静脉支架)共有18家企业中选,中标价普遍在3000-4000元上下,需求量共25.8万个。
七大全国联采项目之一,河北血管介入联盟集采将在2025年1月正式开标,其中也包括导引导管、导引鞘等外周血管介入耗材。
除了覆盖全国的第五批耗材国采,甘肃和河北牵头的联盟也均辐射20省以上。
其中甘肃联盟成员包括:甘肃、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青海、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24个省(市、自治区、兵团)。
河北联盟成员包括:河北、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27个省(市、自治区、兵团)。
此外,相对小规模集采也在有序推进。河南公立医院联盟于近期启动神经介入类、外周介入类耗材的接续采购,在去年一批价格谈判中, 两类医用耗材共计2323个品规最终拿到53.6%的平均降幅。
02
外资强势稳固本土市场
国产替代难度升级
根据时间安排,上述大规模集采的中选结果均将在明年陆续落地执行,国内外周介入市场即将迈入新的价格周期。
目前,国内外周介入尚处于发展早期,预期增速较快。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9年中国外周动脉疾病介入器械市场规模为24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进一步增至122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15.7%。外周静脉介入市场患者基数更大,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由于进场较晚,国内临床对外周介入耗材的认知基本都始于国外品牌。近年国产外周介入在技术层面较外资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甚至在个别细分领域已实现弯道超车,有望趁着大规模集采的东风加速产品进院和铺开。
以同样由外资主导的神经介入领域为例,根据华安证券研报,在2020—2022年集采政策仅仅主要覆盖弹簧圈一类单品的情况下,国产四家巨头份额占比就由3.85%迅速提升至17.00%。
但随着耗材集采进行到第五、六个年头,外资巨头显然也意识了到以价换量的市场潜力。在第五批耗材国采中,外资企业的参与积极性颇高,甚至比部分国产企业表现出更强的降价意愿,3个外周血管支架组别均由头部外资企业以第一名中选。
对于国产品牌而言,单纯拼价格换市场的难度正在提高,围绕产品的竞争终归还将落在性能、服务的较量。但集采为国产提供进院契机的功能不会消失,持续扩容的市场需求也能为国产留出更多的发育时间和更大的展示舞台。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概要》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现存患者人数为3.3亿人,其中外周动脉疾病人数约4,530万人,占比达13.73%。
随着产品全线降价,外周介入的临床渗透率将加速攀升,国产品牌有望在这场市场变革中成长为真正的行业巨头。
【来源:赛柏蓝器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