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介入、外周介入集采结果公布(附名单) -凯发k8网页登录
血管介入集采开“快车”,2025市场将迎转折。
01
河南神经介入、外周介入集采拟中选结果公布
1月18日,河南省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采购联盟办公室公布《河南省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联盟接续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期间为2025年1月18日-2025年1月20日。
从拟中选结果来看,大量以往未中选产品进入到拟中选名单中,涉及胸主动脉支架、腹主动脉支架、腹主动脉延长支架、溶栓导管、外周药物涂层球囊、颅内支架、取栓支架、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等诸多品类,其中部分产品为2024年新获批产品。
2023年,河南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神经介入和外周介入集采,2323个品规平均降幅达53.6%,其中临床常用的神经介入球囊扩张导管由17000元降至5000元。预计河南两类耗材采购金额将由每年的24.6亿元降至11.5亿元。
河南上一轮集采时,外周介入还属于集采生面孔,神经介入集采也仅以相对成熟、国产替代稍快的弹簧圈产品为主。彼时,原计划开展的大型省际联盟集采转变为一省之内的医院联盟集采,行业整体集采进程尚不明朗,企业降价相对保守、部分持观望态度。
不过,2024年血管介入集采全方位加速铺开,第五批耗材国采、河北血管介入全国联采、甘肃24省联盟集采等多个重磅集采轰然而至,彻底拉开了血管介入市场降价的大幕。
其中,甘肃省首次牵头组建24省联盟,开展外周血管介入类微导管(含套装)、微导丝、明胶海绵、栓塞胶、栓塞微球等5类耗材集采。共44家企业参与申报,产品中选率98%,平均降幅62.21%。按首年约定采购量和联盟省份平台最低挂网价计算,联盟省份可节约资金10.02亿元。
河北牵头的血管介入全国联采覆盖外周血管介入导引通路类、颅内球囊扩张导管类、外周血管球囊扩张导管类、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类等4类耗材,报价及解密工作已于1月10日完成。安徽颅内支架、取栓支架、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类耗材集采中选结果去年12月公布。
按照以往的集采节奏,2025年将成为血管介入集采大规模落地的关键一年。据官方披露,外周血管介入国采结果预计于今年5月落地执行。
02
跨国企业强势守城高端介入市场再添变局
与以往的集采不同,高端介入市场中,跨国企业表现出更强的降价意愿。
第五批国采中,3个外周血管支架组别均由头部外资企业以第一名中选(排名与价格相关,竞价比价价格越低排名越靠前)。康蒂思一举拿下了下肢动脉支架、非下肢动脉支架两个组别的第一名中选席位,中选价格2280元;波科则夺取了静脉支架组第一名中选的席位,中选价格3080元。
目前国内高端介入市场仍处于发育期,未来前景广阔。qyresearch调研显示,2023年全球外周血管介入产品市场规模大约为96.25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162.28亿美元,2024-2030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7.54%。2023年中国占全球市场份额为9.74%,预计未来六年中国市场复合增长率为11%,快于全球增速。
跨国企业在高端介入领域居于绝对主导地位,市场占有率远超国产企业,集采面前,显然不愿将手中市场拱手让出。与此同时,本土企业整体仍在推进研发及新品商业化落地的线程上,尚未进入盈利的爆发期,价格博弈环节也并不占优势。这使得高端介入市场的国产与进口之争充满悬念。
不过仅从本土企业一端来看,其快速发展之势不容小觑。
近期,微创脑科学发布业绩预告,2024年预期集团净利润约为2.36亿元至2.7亿元之间,同比增长约75%至100%。集团2020年度至2024年度经调整净利润实现约55%的5年年复合增长率。企业披露,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医院覆盖及市场份额提升,海外业务收入实现翻倍增长,年内收入预期双位数增长。同时通过执行供应链改善及成本节约措施,运营效率提升,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据企业半年报数据,归创通桥今年上半年也实现了良好增长,介入产品销售收入3.64亿元,同比增长58.2%。其中66.9%的收入来自神经介入,该板块营收同比增长46.7%。
2025年,高端医疗器械的国产与进口对垒还在继续。
【来源:赛柏蓝器械】

相关阅读
- 超大规模外周介入集采启动2024-12-10
- 刚刚 | 7大耗材集采结果公布(附名单)2024-09-04
- 神经介入、外周介入再进联盟集采2024-05-17
- 陷入「内卷」的神经介入2023-10-30
- 医保局通知:6月20日起,大批耗材开始降价!202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