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变化 -凯发k8网页登录
【摘要】观察早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变化,评估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对视网膜功能的早期影响。方法:采用罗兰retiscan(version3.15)多焦电生理系统对2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和20位正常人进行mferg检查。mferg的分析对象为多焦电生理产生的鼻上(sn)、鼻下(in)、颞下(it)、颞上(st)4个象限、6环以及总和反应的波形,对总和反应平均密度、p1和n1的潜伏期结果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acg组p1和n1波的总和反应平均密度分别为23.33±8.67,9.12±2.74nv/deg2。pacg组p1波和n1波总和反应平均密度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pacg组sn,in,it和st象限p1反应波平均密度分别为24.89±10.18,24.64±9.27,23.79±7.97,21.45±7.88nv/deg2,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n1反应波平均密度无明显差异。pacg组r1~r6p1,r1,2,3,5n1反应波平均密度分别为60.23±27.76,46.90±19.85,37.86±15.14,30.25±11.52,22.45±9.59,18.58±6.56,18.92±9.72,13.78±6.26,11.29±4.63,6.90±2.51nv/deg2,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早期受到眼压变化的影响pacg可以出现mferg的特征变化,总和反应平均密度明显降低,各象限和6环p1波以及内3环n1波反应的平均密度降低。
【关键词】多焦视网膜电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引言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已成为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①,由于我国人种的差异和眼球解剖结构的因素造成pacg的发生率较高,闭角型青光眼与开角型青光眼的比例约为3.7∶1,pacg致盲率为30.7%,其中有90%为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所致②。要减少该病的致盲率,关键在于早期诊断,这也一直是困惑眼科医师的青光眼研究中的难题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逐渐应用于临床③,多用于诊断黄斑病变等,mferg能同时刺激视网膜的多个不同部位小区,进而可分析视网膜的不同部位的功能状况④,由于青光眼视网膜不同部位损伤情况不一致,因而有人开始将其应用于青光眼的临床诊断中。但是由于闭角型青光眼的房角条件限制,多数患者不能接受mferg检查。本实验中,我们在患者知情同意和严格检测眼压变化的条件下,初步观察了早期pacg的mferg特征,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青光眼组:根据1987年全国青光眼学组推荐标准和hart和becker视野分期法确诊为早期的pacg患者作为pacg组,并需排除合并屈光不正,屈光间质混浊,视网膜及视神经疾病者。如单眼符合条件选择该眼,如双眼均符合条件则随机选取1眼为检查眼。2005 01/2005 08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住院行青光眼预防手术患者中选择,早期pacg组共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41~62(平均51.2±7.1)岁。每1位受试者都签写了同意书,检查前后密切关注瞳孔大小和眼压变化。正常对照组:正常人标准:裸眼视力≥1.0,屈光间质清晰,眼压正常,c/d<0.5,且双眼c/d比值差<0.2,无视网膜、视路疾病,无青光眼病史及家族史。正常20人20眼,男8眼,女12眼,年龄35~67(平均48.9)岁。正常对照组与青光眼组之间年龄和性别经方差分析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德国罗兰公司retiscan(version3.15);瑞士humphrey750静态视野分析仪,采用central30 2threshold test进行测试,yt2a型裂隙灯。mferg检测方法:刺激屏为elsa21英寸crt刺激器,最大光亮度180cd/m2,最小亮度2cd/m2,平均亮度102cd/m2,对比度96%。刺激野以黄斑为中心约30°的后极部视网膜,共103个六边形。每个六边形在二进制m序列控制下黑白翻转,以中央圆点为固视点,眼与刺激屏间距离3cm,60°视角。一阶kernel反应(fok),每1周期47s,各做6个周期。室内自然光线,0.25g/l托吡卡胺散瞳大于7mm,1g/l的丁卡因局部表麻后,置jet接触镜电极于角膜,地电极置于前额正中,参考电极置于同侧外眦处。中心视野检测:暗适应5~10min,对侧眼遮盖,距固视点33cm,采用central30 2thresholdtest程序,goldmanniii视标,背景光4asb,视标持续时间100ms,ccd监控固视。视盘c/d比值检查:用直接眼底镜,专人检查,以视盘表面小血管弯曲度改变或分界锐利的杯缘作标志,计算c/d比值,如无上述改变的以颜色改变作杯缘计算c/d比值标志。分析成分参数:从系统软件提取对应于各个刺激单元的fok反应波形,鼻上(sn)、鼻下(in)、颞下(it)、颞上(st)4个象限、6环以及总和反应的波形,测量第1个负向波n1波和第1正向波p1波的振幅密度值(nv/deg2)和潜伏期(ms)。6环是将视网膜的刺激区从中心0°起按不同的离心度分成6个环形区,第1环代表中心凹区域,第2,3,4,5和第6环分别表示各环的中心位离心度视角为2.58°,5.71°,9.37°,14.04°和19.29°。在平均图形上,将第1个负波和第1个正波分别定义为n1波和p1波。n1波振幅为基线到n1波谷的平均反应密度值,n1波的潜伏期是从记录开始至波谷的时间,p1波振幅为n1波谷与p1波峰之间的差值,p1波的潜伏期是以刺激开始至该波波峰的时间。
统计学处理:先将原始数据输入excel软件,再转入spss13.0软件,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 常规检查
pacg组患者周边前房≤1/3ct,房角为窄ⅱ~ⅳ,部分患眼视盘血管屈曲,c/d0.3~0.6。
2.2 视野
poag组视野可见不同程度的弓形暗影,生理盲点扩大。
2.3 merg检查
2.3.1 pacg组与正常对照组总和反应平均密度比较
pacg组和正常对照组p1波的103个阵列总和反应平均密度为(23.33±8.67)和(32.28±9.11)nv/deg2,n1波为(9.12±2.74)nv/deg2和(7.12±2.14)nv/deg2。pacg组p1波和n1波总和反应平均密度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acg组vs对照组p1:t=3.008,p=0.005;n1:t=2.428,p=0.021。
2.3.2 pacg组与正常对照组各象限p1和n1反应波平均密度比较
pacg组各象限p1反应波平均密度较正常组明显降低,两组n1反应波平均密度无明显差异。pacg组与正常对照组各象限p1和n1反应波平均密度
2.3.3 pacg组与正常对照组各环p1和n1反应波平均密度比较
pacg组r1~r6p1,r1,2,3,5n1反应波平均密度较正常组明显降低,两组r4,6n1反应波平均密度无明显差异。2pacg组与正常对照组各环p1和n1反应波平均密度
2.3.4 pacg组与正常对照组各象限p1和n1波潜伏期比较
pacg组与正常组相比,各象限p1和n1波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cg组与正常对照组各象限p1和n1波潜伏期
2.3.5 pacg组与正常对照组各环p1和n1波潜伏期比较
pacg组与正常组相比各环p1和n1波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cg组与正常对照组各环p1和n1波潜伏期
3、讨论
1992年,sutter等研制成功了多焦(多刺激野)vep技术③④。它应用伪随机m序列控制图形的黑白变化,同时分别刺激视网膜各个不同部位,然后应用计算机进行转换把对应于各部位的波形分离提取出来,并用立体图像直观地显示所对应的视网膜各部位的反应密度,从而反映局部的视功能④⑥。该技术可清楚地显示功能下降部位的反应密度下降,潜伏期延长。本实验中我们利用多焦电生理在局部水平上评价视网膜功能的特点,对早期pacg视网膜功能变化做一系列的区域化研究。许多文献报道,对有视野缺损的早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mferg检查,都发现了改变⑦⑩,但是对于pacg患者的mferg相关报道较少。在对我们的实验结果分析中发现,早期pacg患者总和反应平均密度明显降低,各象限和6环p1波以及内3环n1波反应的平均密度降低,提示受到眼压变化的影响视网膜的总体功能下降;p1和n1波的潜伏期无明显变化,对于pacg早期诊断意义不大;对于进一步总振幅的变化研究发现,颞侧视网膜p1和n1波的幅值明显下降,p1颞侧上下波幅变化无明显差异,n1颞侧上下波幅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cg组外环p1和n1波幅值明显下降。有学者认为青光眼患者mferg的成分,如波幅、潜伏期等并不能完全同步与视野计检测出的异常,在青光眼的不同阶段可能影响mferg的反应,这可能反映了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的多样性⑾⒁。许多研究都发现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的mferg波形都存在鼻颞侧变异现象,即鼻侧视网膜的反应波形呈双峰状,颞侧反应波形呈尖锐的单峰形态。hood等⒁⒂将这种变异的形成归因于神经节细胞的活动。我们观察发现早期pacg组大多数(13例)鼻颞侧差异消失,p1波为单峰波并较正常对照变窄。这说明在pacg早期神经节细胞的功能已经受到了影响。一些(7例)视野缺损明显的患者却得到看似正常的mferg反应,具有正常鼻颞侧变异,而且mferg的结果异常处并不与自动视野计检测出的视野缺失处相对应。fortune等⑾认为在青光眼患者中mferg成分如视神经乳头成分的缺失可能实际上导致峰谷值升高⑿⒁,这已在低对比度下的人类反应⒄和其它灵长类动物⒅的研究中得到证实。因此很明显,试图将局部mferg异常与局部视野敏感度缺损相关联,仍是不现实的。
在本实验中排除了年龄性别因素(进行了匹配显著性检验)和瞳孔因素(全部在检测眼压的条件下散瞳)对mferg的变异性的影响。全部测试用jet角膜接触镜电极,专人向患者解释并进行安放电极,检查操作。总的来说mferg在pacg诊断的应用还处于研究讨论阶段,mferg之优点在于其检查的客观和量化,但其也具有某些局限性,尤其是对于它的各波形的起源及发生机制,仍有很多争论,这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quigley ha.number of people with glaucoma worldwide.br j ophthalmol 1996:80(5):389 393
[2]胡铮,赵家良,董方田,等.北京市顺义县青光眼流行病学调查.中华眼科杂志 1989: 25(2):115 119
[3]sutter ee,tran d.the field topography of erg components in man i.the photopic luminance response.vision res 1992:32(3):433 446
[4]hood dc.assessing retinal function with the multifocal technique.prog retin eye res 2000:19(5):607 646
[5]sutter ee.a deterministic time domain nonlinear analysis.in: pinter rb, nabet b,eds.nonlinear vision.london: crc press 1992:171 220
[6]kondo m,miyake y,horiguchi m,etal.clinical evaluation of 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1995:36(10):2146 2150
[7]bearse jr ma,sim d,sutter ee,etal.application of the multifocal erg to glaucoma.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1996:37(9):s511
[8]chan hl,brown b.multifocal erg changes in glaucoma.ophthalmic
physiol opt 1999:19(4):306 316
[9]chan hl,brown b.pilot study of the 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 in ocular hypertension.br j ophthalmol 2000:84(10):1147 1153
[10]bearse jr ma,sutter ee,smith dn.ganglion cell components of the human multifocal erg are abnormal in optic nerve atrophy and glaucoma.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1995:36 (9):s444
[11]fortune b,johnson ca,cioffi ga.the topographic relationship between 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ic and behavioral perimetric measures of function in glaucoma.optom vis sci 2001:78(4):206 214
[12]潘爱珠,王勇,杨新光,等.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变化.国际眼科杂志 2006:6(4):810 812
[13]董小芳,王平宝,夏朝华.多焦视觉诱发电位诊断青光眼的价值.国际眼科杂志 2006:6(1):110 113
[14]董小芳,王平宝.多焦视觉诱发电位及其在青光眼中的应用.国际眼科杂志 2005:5(2):323 326
下一篇:双眼adie瞳孔1例
相关阅读
- 我国科学家发明新医疗设备:天文望远镜观察眼底2011-12-20
- 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视野进展的情况2011-11-09
- 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近期眼压控制相关因素分析2011-11-04
- 眼科医疗器械开发生机勃勃 几大产品介绍201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