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集采中赚了钱? -凯发k8网页登录
器械从业者对待集采的态度正在转变。
过去数年,带量采购逐渐席卷全行业,耗材厂商经历了冰火两重天。伴随“集采”二字而来的,首先是价格大跳水,不仅流通环节受到影响,生产厂家的出厂价也在回缩,就连在耗材领域经营得风生水起的头部企业,一时间也再难交出漂亮的业绩表。
随着集采地图上的标识日渐密集,仅存的空白地带也将越来越少。但也许是集采扩围的趋势太过明确,耗材厂商最终走过了“谈集采色变”的阶段。一些企业找到了与集采的共生之法,另一些企业则在集采中发现了商机。
01集采破壁,国产替代升温
今年,带量采购依然是器械领域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耗材集采逐渐从新生事物走向常态化,器械从业者的集采认知也更加理性成熟。
在第87届cmef春季展的现场,赛柏蓝器械关注到,面对经销商对于产品集采情况的咨询时,企业工作人员已经见怪不怪。有数位参展商主动谈及,其所负责的展位只有少部分耗材尚未集采,而且现在未开展集采的产品,应该也都快了。
事实上,产品纳入集采,并不意味着相关企业一定会就此遇冷。对于国产替代空间较大的领域,集采可能成为进院良机。以往,产品的明显差距、由先行者建立起来的医生使用习惯等,给国产品牌和进口品牌之间画上了一道天然屏障,进口产品在医院端的地位难以撼动。集采则在这道屏障上开了个口。
在cmef现场,多家展商对赛柏蓝器械谈到,其所在的器械赛道,国产替代趋势非常明显,以往被进口品牌牢牢把持的市场份额,正在转移到国产厂家的手中。
在某国产能量器械企业的展区,不大的展柜上摆放着参展商的系列产品。尽管该企业的主要产品为目前全国集采的热门产品超声刀,降价范围已经覆盖了十几个省份,现场前来参观咨询的人依然围了一圈。据参展商透露,其中很多都有合作意向。
上述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认为,集采对于国产既是一种利好,同时也意味着一次洗牌。集采之后,国产和进口的份额会有变化。以往进口和国产之间的产品质量相差太大,国产品牌进院很难,集采等于给了一个入场券,国产厂家有了快速进院的机会。但同时集采也带来降价,并且在集采中选之后,产品是否真的能得到临床认可和持续使用,还要画上问号。
据赛柏蓝器械观察,以普外科耗材超声刀、吻合器等品类为例,集采大面积铺开后,市场份额的转移趋势明显。与此同时,国产器械之间的竞争也较为激烈,诸多产品已经获批,共同争夺原来被进口产品把持的市场份额。
按照国家医保局部署,今年将“指导更多省份推进吻合器、超声刀等普外科耗材集采”。从业者已经感受到,一场筛选和淘汰的大赛即将启动。走到同行的前面,做市场竞争的赢家,成为重要议题,也带来新的紧迫感。
02旧产品降价,新产品放量
除国产替代外,新品开拓成为器械企业寻找增量、填补利润空缺的重要方式。
在冠脉支架集采后,神经介入、外周介入、电生理等领域成为明星赛道,资本扎堆涌入。近两年,相关产品陆续获批。集采也随之开启新周期,在国产占比还很低的上述领域探索降价。
在神经介入领域,技术相对成熟、国产占比相对略高的弹簧圈,率先集采。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的是,此次集采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神经介入领域另一款产品——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加速放量。
赛柏蓝器械了解到,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价格高昂,达到十数万元,目前国产密网支架仅微创、乐普和艾柯3家获批。其中一家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透露,其产品与进口相比有数万元的价格差距,上市后的市场反响非常好。
一位神经介入展商告诉赛柏蓝器械:“以往考虑到这种高端产品的整体使用量,产品获批上市后,可能难以放量,但研发投入又需要较多资金,企业的研发动力也会较低。如果有良好的市场预期,情况肯定大不相同了。另外由于外资企业的产品已经做出了成绩,资方也进行了注资。”
“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完成密网支架的临床试验,预计不久将有更多企业的产品获批上市,届时国产替代的速度不会慢,价格可能也会进一步下降。”
整体来看,集采规则在经历多年探索后,逐渐来到了平衡点。对于技术门槛更高、国产占比更低的领域,价格降幅也相对温和,以往动辄超90%的“脚踝”降幅基本不太常见。河南近期开展的神经介入和外周介入集采,中选产品平均降幅53.6%。福建27省电生理联盟集采,平均降幅49.35%。
对于势必要与集采同行的器械企业而言,行业规则已经重塑,冲出重围的口子也已经清晰。
【来源:赛柏蓝器械】
相关阅读
- 耗材国采降价倒计时,多省明确执行时间2024-04-23
- 新一轮高值耗材集采或将启动2024-03-12
- 带量采购冲击高端市场,3类耗材集采启动2023-10-23
- 知名大三甲招标:只要国产2023-04-12
- 财政厅发布,这些医疗设备,优先国产2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