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谈判|神经介入、外周介入集采结果出炉 -凯发k8网页登录
重新议价谈判后,河南公立医院联盟集采终于尘埃落定。
01
新版中选结果出炉
河南神经介入、外周介入接续采购落幕
2月10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布《关于神经介入类医用耗材公立医疗机构联盟接续采购的公告(六)》,公布神经介入类耗材的正式中选结果。
此次集采为河南省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采购联盟接续采购,覆盖神经介入和外周介入两大类别。在今年1月2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已披露两大类耗材的中选结果,但经专家论证后对神经介入类所有采购目录开展重新议价谈判,目前最新结果已出炉,具体如下:
神经介入类(2月10日新版):
完整见文本
外周介入类(1月21日公布):
完整见文本
根据采购文件,此次联盟集采涉及22类神经介入类耗材与45类外周介入类耗材。从中选结果来看,柯惠、microvention、史赛克、美敦力等外资巨头依然表现强势,在多分组排名首位;但本土力量也在加速崛起,包括心脉医疗、先健科技、先瑞达、归创通桥、天鸿盛捷等在内的国产品牌均多线中标,且部分产品已打破外资垄断地位,在相应分组中选排名靠前,将获得可观的市场分量。
在河南公立医院联盟首轮采购中,两类耗材共计2323个品规平均降幅达53.6%。据官方披露,采购结果执行后,预计河南省两类耗材采购金额将由每年24.6亿元降至11.5亿元,节约费用13.1亿元以上。
此次中选名单并为公布具体价格和整体降幅,但基于最高优先申报价格限制,以及更多国产品牌参与竞价,神经介入、外周介入两大类耗材的价格空间有望在此次集采中进一步下探。
神经介入类最高有效申报价:
外周介入类最高有效申报价:
02
中降价风暴过后
外资国产竞赛升级
随着近年耗材集采提质扩围,神经介入与外周介入早已不再是降价禁区,
去年12月,第五批耗材国采于开标,外周血管支架类耗材(下肢动脉支架、非下肢动脉支架、静脉支架)共有18家企业中选,中标价普遍在3000-4000元上下,需求量共25.8万个。辽宁已于近日官宣,将于2025年3月上旬开始执行。
1月22日,河北牵头的血管介入全国联采公布拟中选结果,集采覆盖外周血管介入导引通路类、颅内球囊扩张导管类、外周血管球囊扩张导管类、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类等4类耗材,预计也将于今年落地。
甘肃省牵头24省联盟开展的外周血管介入类微导管(含套装)、微导丝、明胶海绵、栓塞胶、栓塞微球等5类耗材集采。共44家企业参与申报,企业中选率达到100%,产品中选率98%,平均降幅62.21%。
安徽启动的神经介入集采也于近期公布中选结果,颅内支架、取栓支架和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三类高价耗材降幅明显。
多轮降价风暴后,神经介入、外周介入国内市场全面生变,除了由低价驱动临床渗透率提高,以带来整体放量提升外。随着本土品牌密集获得大规模集采中标,长期外资垄断格局有望被打破。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神经介入市场中外资超80%,美敦力独占超60%的市场;据iqvia数据,2022年外周介入市场中,跨国企业占据约61%的份额,本土企业则占约39%。
集采对本土品牌的赋能已有实例。根据华安证券研报,在2020—2022年集采政策仅仅主要覆盖弹簧圈一类单品的情况下,国产四家巨头份额占比就由3.85%迅速提升至17.00%。
但值得注意的是,围绕神经介入、外周介入的大规模集采确为国产品牌创造出进院渠道和放量机遇,但老牌外资巨头的技术、品牌优势仍在,尤其最新产品的临床价值一时难被替代。
此外,聚焦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外资企业已开始在价格方面调整布局。例如近期的集采中,部分知名进口品牌甚至较国产表现出更大的降价意愿,本土产品通过降价上牌桌的难度正持续增高。
2025年,上述集采的中选结果将接连落地。本轮新的价格周期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变数,更高烈度的市场抢夺战即将打响。
【来源:赛柏蓝器械】

上一篇:24种耗材集采启动
下一篇:全国耗材回款、挂网变革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