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大耗材品种进入降价期 -凯发k8网页登录
距离2024年结束仅剩3个月时间,多项大规模铺开的耗材集采将陆续进入启动或执行阶段。
01
人工耳蜗、外周介入迎来全国降价
日前,第五批耗材国采品种终于揭晓答案,人工耳蜗类和外周介入类耗材即将开启全国降价之旅。
9月底,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发布《关于开展人工耳蜗类及外周介入类医用耗材集中维护工作的通知》。目前,多省已经开始进入启动此次国采的历史采购数据填报工作,填报主体为2022年、2023年有使用人工耳蜗类、外周介入类医用耗材的公立医疗机构,截止日期为10月16日、17日左右。
10月8日15时,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将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介绍系统操作,同时提供培训视频等材料供各医疗机构使用。
外周介入作为目前为数不多尚未大范围集采的品种,这次国采势必给该领域带来重大影响。
2021年河南神经介入、外周介入类耗材集采中,涉及颈动脉支架、锁骨下动脉支架、肾动脉支架等67类外周介入耗材。在第一批价格谈判中, 两类耗材平均降幅53.6%。
距离河南外周介入集采已过去三年,更大的降价风暴已经到来。
人工耳蜗作为新集采品种备受关注。目前国内生产人工耳蜗产品的企业并不多,进口企业有科利耳、美迪医疗、领先仿生,三家企业占据全球市场超过90%的份额,国产品牌有诺尔康、力声特、弘鼎康医疗等。产品挂网价格从 8 万到 27 万不等。
人工耳蜗纳入国采后有望实现价格的进一步下降,加上人工耳蜗市场参与者较少,国产企业有望通过集采推动进口替代。
02
25省ivd集采结果进入执行期
目前,安徽等25省联盟2023年体外诊断试剂集采中选结果已经陆续进入执行阶段。江西、河南、四川、广西、甘肃、陕西、辽宁、河北等地已陆续明确了该联盟集采的执行时间,具体如下:
赛柏蓝器械制图(不完全统计)
本次集采品种为基于pcr方法学的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分型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化学发光法)、性激素六项(化学发光法)、传染病八项(酶联免疫法)、糖代谢两项(化学发光法)。企业报价平均降幅为53.9%,预计年节省采购金额近60亿元。其中传染病八项(化学发光法)最高降幅65.2%,最低降幅50.01%,平均降幅54.14%。
此次集采以化学发光产品为主,涉及省份广,品种市场空间大,对ivd市场影响深远。
其中hpv-dna 分型检测、传染病八项检测(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市场份额基本由国产企业占据,hcg、性激素、糖代谢两项国产替代空间较大。此次集采过后,降幅温和叠加国产头部企业中标比例可观,国产市场有望冲破更多高等级医院的门槛。
03
七大全国联采先后启动
耗材全国联采模式的出现正大幅提升集采覆盖效率。今年国家医保局首次提出,“省级联盟采购要进一步加强全国面上协同,条件具备的提升为全国性联盟采购”,“一地集采,全国降价”。
全国联采将生化类体外诊断试剂、肿瘤标志物等体外诊断试剂、超声刀头、乳房旋切针、血管组织闭合用结扎夹、冠脉切割球囊、血管介入等耗材大品种纳入,这些领域即将掀起全国范围降价风暴。
其中福建牵头的血管组织闭合用结扎夹类全国联采拟中选结果已公布。安徽牵头的肿瘤标志物检测产品、甲状腺功能检测产品,浙江牵头的乳房旋切针,河北牵头的血管介入类,江西牵头的生化类体外诊断试剂等已先后启动集采程序。
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2090号建议的答复》中提到,鼓励地方开展联盟采购,条件具备的提升为全国性联盟采购。国家医保局将对其统筹指导,协调专家提供技术支撑,提升规范化工作能力。
要求地方充分借鉴国家及其他地方组织集采的经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建议,按照“一品一策”的原则,根据产品特点形成科学的采购规则,规范化组织开展采购。
大规模耗材集采渐成常态,耗材价格“全国一盘棋”生态加速形成,耗材市场竞争进入新周期。
【来源:赛柏蓝器械】

相关阅读
- 第五批国采,开始报量2024-11-05
- 官方通知,非血管介入类耗材开始降价2023-03-28
- 刚刚 | 官方发文:口腔耗材带量采购来了2021-11-22
- 人工关节平均降价82% 集采“国家队”再出手2021-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