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介入、外周介入再进联盟集采 -凯发k8网页登录
集采驱动治疗需求释放,国内介入市场风波再起。
01
河南神经介入、外周介入类耗材接续采购启动
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接连发布《关于开展神经介入类、外周介入类耗材接续信息集中维护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
《通知》提到,将于2024年05月13日9:00至05月24日17:00开展神经介入类、外周介入类相关医用耗材接续产品信息集中维护工作,应报未报将影响后续参加联盟采购工作。
去年3月,河南省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采购联盟办公室发布《关于成立河南省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采购联盟的通知》,由上述两家医院牵头成立河南省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采购联盟,对神经介入类和外周介入类医用耗材开展为期1年的带量采购。
此次医院联盟采购涉及产品众多,主流产品全部在列,亦有部分为独家产品。其中包含取栓支架、瘤外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球囊扩张导管等22类神经介入耗材,以及颈动脉支架、锁骨下动脉支架、肾动脉支架等67类外周介入耗材。
由于部分品种在首次谈判时产生废标,采购共分两批进行。
在第一批价格谈判中, 两类医用耗材共计2323个品规最终拿到53.6%的平均降幅,临床常用的神经介入球囊扩张导管由原来的17000元降至5000元。
所有废标品类全部被列入第二批采购目录开展新一轮议价,中选情况详见《刚刚!第二批介入类耗材联盟集采结果公布(附名单)》。
随着1年采购周期期满,两大类耗材接续采购即将启动。而河南又为18省联盟神经介入、外周介入带量采购牵头省份,大批介入类耗材将再度迎来价格下探。
02
介入类耗材市场新变局
血管腔内介入分为冠脉介入、神经介入、外周介入三大领域。
其中,冠脉介入治疗发展相对成熟,且经历多轮降价后市场趋于稳定。从近些年的产品布局来看,越来越多医械巨头开始将精力投入到后两者身上,国内相关市场潜力也正在加速释放。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中金公司研究部测算,2014-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2,556亿元增加到5,284亿元,复合增速为19.9%;神经介入器械市场规模由9.53亿元增长至17.70亿元,复合增速达16.7%,尚处起步初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改变,国内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神经介入临床需求持续增加,同时集采降价也为其临床渗透率攀升提供了助力。
据国信证券预测,预计2025年中国神经介入器械市场达到128亿元,其中出血类器械32亿元、缺血类器械44亿元、通路类器械52亿元。
由于起步较晚,国内神经介入市场长期由美敦力、史赛克、强生等外资品牌主导,但基于行业快速发展,国产企业也顺势迎来业绩增长。
2023年,微创脑科学(神经介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沛嘉医疗(神经介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8.1%;心玮医疗收入同比增长26.9%;归创通桥神经血管介入业务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63.6%。
外周介入同样发展迅猛。
据iqvia研究,2022年中国外周介入市场已经达到120亿人民币,未来5年预计仍将以15%的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其中浅静脉介入市场规模的增速预计将达到25%。
随着国内血管外科建设能力增强,能够开展外周介入治疗的医院数量持续攀升,再加上集采后支付价格降低,患者治疗意愿逐步提高,带动本土品牌加速进院。
2023年,先瑞达总收入达4.74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比增长20%。其中,外周药球实现收入约3.24亿元,占公司收入比例约68.3%;静脉介入、血管通路以及其他产品(外周抽吸、射频消融、pta气囊)等实现收入约1.5亿元,占公司收入比例约31.7%。
归创通桥外周血管介入业务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43.7%。
伴随大规模集采落地,国内开展神经介入、外周介入手术的医院数量将持续上升。依托庞大的患者群体,只要支付价格降低,相关治疗潜力将得到充分释放,国产品牌有望凭借中标加速市场渗透。
【来源:赛柏蓝器械 】
相关阅读
- 13省耗材集采正式启动2024-09-29
- 13省联盟集采开始,规则有变(附名单)2024-09-10
- 6月1日起,超大耗材联盟集采开始落地2024-05-21
- 多品类耗材集采结果公布,价格再触底(附名单)2024-01-05
- 12月20日,超大联盟集采开标!202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