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睑黄色瘤切除手术的观察 -凯发k8网页登录
【关键词】 睑黄色瘤 切除术 睑成形术
【摘要】 目的:观察改良睑黄色瘤切除术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病灶<10mm以下的瘤体为手术观察对象,共22例(38眼)。按超皮损病灶边界1mm设计切口缘,梭形切除病灶,深达真皮层,在显微镜下清除皮下组织及切缘脂肪组织,松解切口边缘皮肤,连续皮内缝合切口。另外,酌情行上睑松弛矫治术。 结果失访2例(2眼),随访20例(36眼)6~12个月,未见黄色瘤复发,切口平整,痕迹隐约。结论 采用改良睑黄色瘤切除术更会增强眼睑形态美感。
睑黄色瘤(xanthelasma)在中、老年妇女中多见,男性少见。病变主要位于双眼上睑内侧,呈对称性,触之柔软,黄色微隆、扁平肿块。病变发展极慢或相对静止,但不自愈。尽管是良性病变,却严重影响美观,因此,改善外貌是手术目的。为此,我们对睑黄色瘤切除术进行了技术改良,现将其手术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黄色瘤病灶直径<10mm以下的瘤体为手术观察对象。入组病例共22例(38眼),男2例(3眼),女20例(35眼)。年龄42~63岁,平均54岁。行术前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
1.2 方法
1.2.1 手术设计原则①②在自然光线下,顺黄色瘤病灶长轴兼顾皮纹方向,用美蓝笔在病灶边界外约1 mm画线,做菱形切口标记,用上提法估计皮肤松弛程度,以此在重睑线纹处酌情设计,画出需要切除多余的松弛皮肤的范围。
1.2.2 手术方法①②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做局部皮下浸润麻醉,0.4%倍诺喜做眼表面麻醉。眼睑板垫插入上结膜囊内,向上顶压,用15号小圆弧刀片沿术前所标记的黄色瘤病灶切口边缘画线,进行菱形切除,深达真皮层。在显微镜下清除皮下变性组织及切缘脂肪组织,沿切口边缘皮下做适当的钝性松解,分离切口边缘皮肤,使皮肤切口无张力对合,若有内侧眶隔脂肪膨隆,则钝性分开眼轮匝肌和切开眶隔膜,剪除适量膨出的脂肪,若有活动性出血,予以纱布压迫或烧灼止血。用带铲针的8-0尼龙线,行连续皮内缝合切口。另外,按实际确定的松弛皮肤范围,酌情行上睑松弛矫治术。
1.2.3 术后护理 术后切口术野区无菌纱布眼垫加压覆盖,24h换药,用聚维酮碘液消毒清洁切口术野区。冷敷切口术野区10 min,每日3次,连续3天。口服抗生素3天,5天拆线。局部贴敷维生素c液30天,每晚1次。鼓励手术当天与次日多走动,减少躺卧位时间。3个月内尽量避免未曾使用过的化妆品,6个月内注意防晒。同时,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2 结果
失访2例(2眼),随访20例(36眼)6~12个月,1个月内基本消肿,切口平整,痕迹隐约,未见黄色瘤复发,患者满意。
3 讨论
3.1 对黄色瘤的认识现状②⑥黄色瘤是一种良性皮肤病。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明显多于男性。初发病灶大多数呈对称性位于上睑,随着病灶的发展,向下睑内眦上方、眶缘下发展,呈橘黄色,形如类圆或不规则形的扁平或结节状,病损皮肤微隆起。发病原因仍不十分明了,认为可能与脂肪代谢障碍、糖代谢紊乱及血胆固醇过多有关。病理证实该病在皮肤的表层(表皮)通常是没有变化的,只是在皮肤的基底细胞层有细小的脂肪颗粒充填浸润。一群被脂肪充填的细胞围绕着一个静脉(或淋巴管),而血管外膜与这群细胞紧密相连,故认为脂肪颗粒的来源与血管有关。这群细胞得到脂肪颗粒后才变为特殊的黄色瘤细胞。该病也有一定的家族史。
3.2 黄色瘤治疗方法①⑦激光、冷冻、微波、gx-ⅱ型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500~750ml/l浓度的三氯醋酸烧灼、藻酸双酯钠注射液或肝素注射液行皮内注射至黄色瘤内、手术切除、植皮等方法。虽然方法多种多样,但因为对其启动因子认识不足,尚无法彻底根除,应防止复发。
3.3 手术对象选择入组标准的思考 患者一般是中年以上年龄,睑皮肤会伴有不同程度松弛,同时,显微缝线对抗张力能力低,故技术要求皮肤无张力。利用睑皮肤松弛的特点,选择黄色瘤病灶直径<10mm以下为手术观察对象,对病灶采用菱形切除不会造成睑皮肤的过大缺损,可以通过松解、游离技术降低皮肤张力,不至于造成内侧上睑上提或下睑下翻的外观畸形。
3.4 改良的黄色瘤切除术的手术优点 (1)病灶清除彻底;(2)切口瘢痕纤细、隐约;(3)切口复原快;(4)切口对合自然;(5)改观眼睑的色差立竿见影;(6)缓解外观的心理压力;(7)减少患者到医院治疗的次数;(8)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3.5 注意事项 改良的黄色瘤手术切除法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2)术前适当设计切口边界;(3)与患者要有良好的沟通交流;(4)切口边缘皮肤要适当松解、游离;(5)切口对合不存在张力;(6)皮内缝合松紧度合适;(7)缝合线要细,缝针要用铲形针。
总之,改良的睑黄色瘤切除术方法其疗效良好,是可以值得借鉴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积恩.美容手术图解.北京:新时代出版社,1991,4-8,92-111,134.
2 刘英奇.现代眼科学.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407.
3 李凤鸣.中华眼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86.
4 刘华.睑黄色瘤与糖耐量试验异常分析(附20例报告).青岛医学,1999,31(4):260.
5 shields cl, mashayekhi a, shields ja, et al. disappearance of eyelid xanthelasma following oral simvastatin(zocor). 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05,89(5):639-640.
6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76.
7 rohrich rj. janis je, pownell ph. xanthelasma palpebrarum: a review and current management principles. plast reconstr surg,2002,110(5):1310-1314.
作者单位: 1 310013 浙江杭州,浙江医院眼科
上一篇:面部软组织伤清创缝合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