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凯发k8网页登录
【关键词】中耳;胆固醇;肉芽肿
一、资料与方法
2002~2008年收治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11例12,男2例,女9例;年龄10~50岁,平均26.4岁。病程15天~20年,平均2年10个月。<1年者7例。4例在10~20年前有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均干耳10年以上;5例(5耳)无明显诱因。例2例有分泌性中耳炎病史,其中1例鼓膜置管后感染,炎症消失后鼓腆愈合但变蓝。11例听力减退,6例耳呜,5例有耳闷感,1例耳痛头痛。6例外斗道流溢咖啡色或褐色血性液体(1例为双耳),5例无耳溢史者。行鼓膜穿刺2例,有1例抽出咖啡色液体。专科检查:3耳外耳道内有咖啡色分泌物;12耳鼓膜均呈蓝色或灰蓝色,未见穿孔;6耳鼓膜松弛部或后半部外凸,标志不清;2耳(同一患者)鼓膜松弛部有暗红色肿物;1耳鼓膜表面轻度糜烂。听力检查:10例11耳为传导性聋,l例为混合性聋(其对侧耳为感音神经性聋)。骨气道差距30~55db,平均42.5db。鼓室压图检查:11耳均为b型曲线。影像学检查:5例行乳突x线检查,1例硬化型,1例板障型,3例密度增高;6例行ct检查,均有乳突密度增高,4例5耳鼓室鼓窦可见软组织影。
手术方法:6例7耳行鼓室探查加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清除鼓膜、鼓室、鼓窦及乳突病变,轮廓化乳突,保留桥,用颞肌筋膜修补鼓膜并封闭鼓窦入口,其中4耳行鼓膜置管术。3例(3耳)行鼓室探查加封闭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其中2耳行鼓膜置管术:2例(2耳)行鼓室探查加鼓膜置管术。
术中见3耳鼓膜上长肉芽,5耳鼓膜与鼓岬粘连。11耳l听骨链完整,1耳锤骨受蚀变细;5耳听骨链被肉芽组织包绕。11耳鼓室、鼓窦内均有咖啡色或棕褐色液体,2耳含泥沙样物,2耳含结晶物。7耳上鼓室内有肉芽,5耳鼓室内未见肉芽。11耳鼓窦内有肉芽,1耳鼓窦无肉芽。6耳乳突全部气房内长满肉芽,其中3耳分离乳突骨膜后见乳突皮质为蓝褐色。5耳部分乳突气房内有肉芽,1耳为硬化型乳突;本组病例部分气房为黄褐色,其中1耳含胆固醇结晶。咽鼓管8耳通畅,3耳欠通畅,1耳不通。本组病例中,面神经管、半规管、乙状窦板和天盖等未见破坏。未见合并胆脂瘤者。
组织病理学检查:肉眼下,肉芽组织为暗红色,质软稍韧,形态大小不一,呈颗粒状,1例为孤立长在鼓窦内似黄豆状的肉芽组织。光镜下肉芽组织中可见大量胆固醇结晶溶解后留下的长菱形裂隙,炎细胞浸润,多核巨细胞,出血及含铁血黄素等。
二、结果
行鼓室探查加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7耳,术后1个月渗液消失,逐渐痊愈者3耳;2个月后鼓膜又变蓝者2耳,经鼓膜置管,带管3个月后痊愈;本组年龄最小的1例男性患者,双耳术后半年复发,在外院再次手术治疗,现已一年余,仍有血性耳溢。3耳行鼓室探查加封闭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逐渐痊愈。
行鼓室探查加鼓膜置管术2耳,1耳发现鼓室有肉芽予以清除,术后渐愈;另1耳鼓室内有咖啡色液体未发现肉芽,未探查鼓窦,术后50天仍不愈行第2次手术,将鼓窦内约黄豆大肉芽组织取出后痊愈。
三、讨论
中耳乳突内出血、通气受阻和引流障碍是导致本病的3个基本因素,笔者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基本因素是各类中耳炎症①②。
一般认为,本病青年多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仅单耳发病。但在本组中,男女发病有较大差异,男女之比为2∶9,并有1例为双耳发病。患者多有听力减退、耳鸣、耳内闷胀感及耳溢等。鼓膜多呈暗蓝或灰蓝色,大都完整,部分患者外耳道内有咖啡色液体。听力检查多为传导性聋,鼓室压曲线为b型。影像学检查可见乳突气房模糊,鼓室和(或)鼓窦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影,较少见骨质破坏。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听力与影像学检查,不难对本病作出初步诊断,但应与大疱性鼓膜炎、外伤性鼓室积血、鼓室球体瘤及高位颈静脉球等鉴别,最后确诊靠病理学检查。治疗本病首先应清除病灶,其次是改善听力。胆固醇肉芽肿一旦形成即难以自行消失,如不及时清除,后期可发生纤维化,严重影响听力。肉芽肿可生长在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的各个部位甚至鼓膜上,手术时不易彻底清除病灶,容易复发。防止复发的最好办法是彻底清除病灶,改善通气。
对如何选择术式,至今无统一标准,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笔者建议在保证彻底清除病灶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其原有的组织结构,不必对每位患者都施行乳突轮廓化手术。在处理鼓膜病灶时不够彻底,术后半年复发。术后鼓膜是否置管,应根据咽鼓管功能而定,通畅时町以不置管为宜。
【参考文献】
[1]顾之平,佟玲.胆固醇肉芽肿性中耳乳突炎.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31(6):328-330.
[2]赵守琴,程继龙,郭继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探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1,3(3):135-137.
下一篇:等离子刀
相关阅读
- 美国《时代》周刊评出2013年“十大医疗突破”201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