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内窥镜手术并发症的预防 -凯发k8网页登录
【摘要】 鼻内镜手术应用日渐增多,手术并发症主要为颅内并发症、眼部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并发症给医患双方都带来极大损害,故应全力预防。预防主要依靠术者确切的判断、术前准备的周详与否、手术中出血多少及器械的精良程度四个方面。
【关键词】 鼻窦内窥镜手术 并发症
鼻窦内窥镜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技术核心为用良好的内窥镜视野清除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开放被阻塞的窦口,清理息肉和水肿黏膜,使腺体和纤毛病变得以恢复正常功能,从而达到治愈慢性鼻窦炎的目的。
随着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日益普及,手术并发症呈上升趋势,严重的并发症如视神经损伤,脑脊液鼻漏,颈内动脉出血致死,屡见不鲜。造成并发症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是术者的判断,对手术病变范围的估计,以及对麻醉、对患者有确定的了解。
例1:患者,男,42岁。患鼻窦炎鼻息肉3年余,ct示双筛上颌窦炎,右侧鼻息肉。患者一般情况佳,身体素质好,术前给予口服激素及抗生素静脉点滴治疗,无冠心病等严重心脑疾病,可耐受麻醉及手术,术前ct显示筛窦无增生,无解剖变异,根据术前了解,额窦、后筛、蝶窦病变轻,不需过分开放,只需将前筛、上颌窦予以开放,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血压收缩压控制在100mmhg以下,出血较少,视野清晰,开放筛窦、上颌窦后各解剖标志明显,无手术并发症。
例2:患者,女,52岁。患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0余年,全组鼻窦炎伴鼻息肉,门诊曾行息肉切除术5次,术前ct示筛窦骨质增生明显,行相同术前准备后行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后血压下降较多,视野大部分为血迹淹没,待用收切器清除鼻腔息肉,开放筛泡,切除钩室后约30min出血才有所减少,考虑炎症引起局部充血所致,开放上颌窦后,以上颌窦口为标志向内、向上开放后筛,寻找上鼻甲后开放蝶窦,此例患者感觉出血较多,对手术中寻找解剖标志有较大影响,遇到此种情况,唯有双侧交替手术,切忌盲目在血泪中操作,极易误伤。
从以上例子来看,术者经验对术中预防并发症起着重要作用,这种经验来源于对既往手术教训的总结,对成败的深度思考,是熟能生巧的表现,具体到手术细节表现为:(1)对患者病情大体判断,包括对病情、心理地准确把握;(2)对术中的困难有充分地准备,如出血、麻醉、解剖变异;(3)有较强阅片能力;(4)有较强的心理素质。
要培养一名合格鼻内镜手术医师,应从易入难,是从鼻内镜检查开始,大体了解鼻内镜下解剖后可先行简单手术,如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鼻息肉切除术,待有所领悟后可观摩较复杂的鼻窦手术,如此积累后可做简单步骤,待完全成熟后行复杂手术主刀。
手术中易损伤的位置有以下几个:(1)前筛筛顶内侧,此处为前颅窝骨板最薄弱处,如损伤易出现脑脊液鼻漏。(2)筛泡上前筛动脉处,此处前筛动脉管菲薄,如有黏膜增生息肉样变需要清理时易发生前筛动脉出血,继而造成眶内血肿。(3)筛泡外侧眶纸板处,如损伤眶纸板造成内直肌损伤术后有复视可能。(4)后筛外侧,视神经及眼动静脉的损伤常常造成不可逆的失明。(5)蝶窦外侧的视神经的颈内动脉管损伤引起颅内出血,患者死亡不可避免。
另外有几种常见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1)手术中要时时刻刻寻找可资判断的解剖标志,如:①上颌窦口,上颌窦口通常是眼眶内壁和下壁相交之位置,找到了上颌窦口,向上的延长线就是眼眶的内侧壁(纸样板)。②基板,基板是前后筛的分界线,通过基板到达后筛意味着进入高危区域,时刻保持高度注意,开筛钳不要轻易向外侧开放,如确实要开放,也要先用钝器再用锐器,最后再用吸切器,以免造成不可逆的损伤。(2)开放筛窦时一定要勤按眼球,如观察到眶内脂肪膨出,则应停止开放。(3)国内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病理较长,炎症重,既使术前应用抗生素治疗,术中采取降压,仍不能避免手术起始阶段的出血,在开放前筛、切除钩突时会有较多出血,严重影响手术安全,在这个阶段应两侧交替进行,在明视情况下迅速清除病变。相对面言,只要开放了前筛,开放了上颌窦,出血就会大大减少,这个阶段大约有15~30min左右,而且息肉呈软性时出血会较多,而息肉较硬时,则出血较少,年轻的患者出血较多,年老的患者出血较少,黏膜充血的患者出血多,黏膜较白的患者出血少。
综上所述,鼻窦内窥镜手术对初学者是陌生而且危险的,要首先明确解剖结构,认清周围相邻结构后,从小手术做起,不可贪快求全,在能力范围内清除病变,随着经验的增多,手术能力的加强,再尝试困难的手术,只有这样循序渐进,手术对于医患双方才是安全的。
相关阅读
- 浅谈神经外科手术俯卧位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2013-11-20
- 宫腔镜粘膜下肌瘤切除术的并发症42013-02-18
- 宫腔镜粘膜下肌瘤切除术的并发症32013-02-18
- 宫腔镜粘膜下肌瘤手术的并发症22013-02-17
- 宫腔镜粘膜下肌瘤手术的并发症1201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