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两会”建言分析报告:医疗改革专题 -凯发k8网页登录
【镜头回放】
2009年4月,新医改改方案正式推出。此后不久,《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的三年方案也随之出台。中国的医药卫生事业改革正式进入新的篇章。2010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就医改的实施情况发表了意见和看法,规范药品招标缓解“看病贵”难题,明确公立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成为当年的热点话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表示,要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实现全覆盖,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
医改三年,各方面的成果已经显现,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2011年是中国医改近三年重点实施方案的“收官”之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医改的攻坚之年。如何真正实现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目标,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两会召开之际,各方代表聚焦医改,纷纷献言献策。
一、看病难 看病贵:多角度入手 全方位改革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致力于解决的重点问题。相关数据显示,新医改实施后,看病难、看病贵仍然以超过五成的入选率位列“目前看病就医存在的最大问题”之首。对此,两会代表委员分别从医生、医院、医药及医疗器械以及医疗保险多个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1、医生——探索医生多点执业 加强基层人才培养
今年二月,北京市率先推出了《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试行)》和《北京市中医类别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北京市中、高级职称的医生可以合法多点行医。对此,人大代表、北京友谊医院胸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王天佑认为,对于多点执业,既不要太过于推崇,也不要太过于限制,根据病人的需要来确定。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刘忠军也表示,多点执业在我国属新事物,有许多方面需要继续探索。
此外,政协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庆文在其准备的《建立三级医院高职称医生到基层指导机制》提案中表示将高职称医务人员派出指导机制和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学习机制相结合,将有望加快形成遍布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技术网络。而政协委员、宁夏医科大学副校长则戴秀英建议,应加快全科医生培养步伐,缓解群众看病难。
2、医院——做强基层吸引引资本 缓解医患供需矛盾
形成基层和大医院的纵向联合体,组成医疗集团或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做强基层医院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体制问题的重要方面,是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谈到发展县级医院时表示的。
人大代表、山东济宁医学院党委书记兼附属医院院长武广华则认为,医疗服务“供不应求”是医改推行困难、群众“看病难”的重要原因,应该通过大力扶持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来缓解这一问题。武广华建议,各级政府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尽快制定出台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政策,逐步使社会资本兴办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占整个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总量的一半以上,打破政府和公立医院对医疗资源的垄断,形成医疗机构之间竞争的市场机制。
3、医药及医疗器械——切断医药利益链条 引导价格良性回归
对于目前存在的“以药养医”、药价虚高现象,人大代表、高州市人民医院院长钟焕清认为全国药厂的重复建设是药费过高的根源,要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就要切断医药利益链,他建议全国统一地把药品的出厂价、批发价、零售价标明在包装上,并取消销售的中间环节,让医院直接从网上和药厂采购。
而就医疗器械存在暴利的现象,政协委员董协良建议加强对医疗器械价格的监管,特别是中间流通环节的监控,对拿回扣的医护人员当以受贿定罪,让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价格回归正常。
在11日的全国政协医卫界别的小组讨论中,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看病贵”主要是药价高、检查费用高两方面。目前,基本药物制度已经实施,但多数医疗检查设备仍是进口,从而导致过度医疗等问题,成为目前“看病贵”的主因。他建议科技部门重点开展国产医疗设备的科研攻关项目。
4、医保——推行全国统一联保 解决异地报销困难
“医疗保险跨地报销”一直是困扰我国医保参保地与实际居住地分离人员的现实问题。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分党组书记,全国政协委员贾艳敏称通过加快建设医疗卫生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的建设,实行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险卡,异地刷卡报销结算医疗费用对于解决异地就医难,实现医疗保险关系的全国转移和接续,让医保改革惠及更广大的人群非常关键。而全国人大代表、志高空调董事长李兴浩也建议异地就医直接按照参保地标准结算,简化异地医疗费用报销程序,避免就医者本人辗转两地。
卫生部部长陈竺11日表示,异地报销两年内将会有成效。陈竺说,目前医疗异地报销在省域范围内已经可以实现,跨省之间异地报销已在长三角地区实现,目前异地报销的主要问题是信息系统不融合,但“两年内会看到成果。”
二、公立医院改革:公益效益双行 职能效率并重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已启动一年,一年来,试点城市已全部建立健全领导和工作机制,并陆续出台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和一批配套政策措施。但是作为新医改五项制度安排中关注度最高、困难最多、牵扯最广、影响最大的公立医院改革一直因为“雷声大,雨点小”而饱受非议。
卫生部部长、全国政协委员陈竺表示,我国县级医院担负着全国70%的医疗任务,因而大力推进县级医院发展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全国人大代表、高州市人民医院院长钟焕清在今年两会提交建议,必须通过发挥政府对医改的主导作用,从国家整体上规划药品器械耗材的生产销售问题以及建立科学的医院考评体系,实行院长目标管理制等方面着手,突破公立医院改革深水区。
对于公立医院改革的公益性与市场化问题,全国政协委员、郑大二附院副院长杨利霞认为,公立医院改革要坚持公益性不动摇,她提出法人治理结构要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体现公益性目标,不以赢利能力为衡量标准。二是在落实出资人地位,实行管办分开的前提下,建立健全业绩考核监控指标。人大代表李利则认为,“一方面,公立医院要通过管理体制改革,既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又提高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应对医务人员实施绩效考核,真正调动起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改革的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作效率。”
三、农村医药卫生事业:优化基层医疗机构 解决村医后顾之忧
包括农村卫生医疗系统,新农村合作医疗在内的农村地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系到我国9亿多的农民切身利益,也因此受到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毕红珍是甘肃省平凉市白庙乡白庙村的一位农民。作为一名“80后”的回族农民,她提出当前偏远农村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普遍比较差,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不仅数量严重不足,专业素质等也有待提高。对此,毕红珍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高标准、高起点的建设和改造农村医疗设施,以改善农民的就医环境。同时,要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鼓励和号召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并加强对县乡医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更新他们的专业医护知识,提高他们的技能和专业水平。代表马文芳也建议国家出台配套政策,建立规范统一的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解决乡村医生后顾之忧。
四、基本药物制度及药品安全:完善药品法律 发展社会药房
2009年国家公布了基本药物目录并规范了基本药物采购和配送。但是从实施情况来看,我国的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安全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作为医药行业的代表,老百姓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一、鼓励零售药店发展发展连锁经营;二、修订《药品管理法》,加强对网上售药的监管;三、授予社会药房社区基础健康教育的职责,为本地区的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知识和用药指导。同时从制度上保障慢性病患者可以到社会药房买药;四、统一保健器材标准并进行强制性认证;五、规范抗生素原料药销售行为,不得将抗生素原料药销售给有相关资质的药品(含兽药)生产、经营单位以外的企业或个人。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吴浈10日在出席由全国政协提案委组织的“创新管理,健全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案办理协商会”上透露,我国预计于2015年实现对所有药品的电子监管,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五、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加大支持力度 鼓励研发创新
2009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到,充分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针对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发展问题,部分代表委员同样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看法。
针对目前中药注射剂因不良反应而在大中医院全面叫停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神威药业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李振江认为“对于中药注射剂这个产业,不能因噎废食。”他建议,国家应资金对所有基层医院医生对中药注射液在临床上的使用、配伍及应急处置进行培训,使中药注射液更加规范使用,惠及广大消费者。
对于去年成为一时舆论焦点的张悟本养生事件,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表示,张悟本事件已让卫生部门意识到百姓对养生保健知识的“如饥似渴”,同时也说明政府相关部门在监管、指导方面都存在滞后性,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在就中医养生保健的如何准入、规范、人员标准等进行研究,旨在规范各类打着中医旗号的养生保健机构。
200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包括307个品种,其中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205种,中成药102种和中药饮片,而民族药没有列入。蒙古族代表其仁旺其格在提案中建议从支持蒙医药事业,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角度出发,将符合条件的蒙药纳入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以保持西医、中医、民族医相互补充、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
【专家解读】
针对医改,两会代表委员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从中不难看出,医改的焦点就在于如何改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现状。长期致力于医院管理领域研究的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专家庄一强先生表示,“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关键在于推动在整个医疗体系中占大多数的县级医院的改革。”总体来看,基层县级医院所承担着全国9亿多人民医疗任务,但其目前的生存状况却相对较差,技术落后、医护人才短缺、科研能力薄弱,显然不能满足当前的就医需求。长此以往,买高价药,挤大医药,已经成为老百姓保证看病质量的必走之路。医生多点执业也好,高职人员下派也罢,基础性的医疗水平难以达到始终是治标不治本,而缺乏竞争机制的县级医院怀抱着医药滋养,政府买单的态度也绝不会根治“看病贵”的顽疾。
基层医疗体系的改革关系到公立医院改革的成败,与基本药物制度的确立和药品价格的调控也密切相关。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提高县级医疗水平,除了政府增加投入增加基本医疗设施,加大力度培养基层医护人才外,实行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采取综合措施治理县级医药存在的“过度医疗”、“过度用药”、“过高药价”的顽症,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换而言之,作为一项重要的惠民举措,县级医院层面的医疗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理清思路,打好“组合拳” 是必要之举。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我国顺应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保障民生,造福于民的一项重要改革。改革的成败与否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居乐业,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的发展进步。医疗改革并非易事,但任何一项改革的成功都并非一蹴而就,改革的魅力正在于直面问题而有所担当。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改善医患关系,协调利益矛盾,完善医保体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有理由相信风雨兼程的医改之路,会因为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迈出更加坚定步伐。
资料来源:
1.曹健,《戴秀英委员:加快全科医生培养步伐缓解群众看病难》,新华网,2011年3月2日。
2.侯俊杰,《小伤小病涌进大医院 委员建议派高职称医生下乡》,中国新闻网,2011年3月2日
3.赵仁伟、刘宝森,《武广华代表:扶持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缓解“看病难”》,新华网,2 011年3月6日。
4.赵琳琳、何涛、陈翔、王飞、柳建云,《钟焕清谈公立医院改革 建议实行院长目标管理制》,广州日报, 2011年3月7日。
5.单纯刚 《杨利霞委员:必须遏制公立大型医院盲目扩张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新华网 ,2011年3月3日。
6.张孔娟、赵孟,《医疗体制改革重点应落实在基层》,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3月4日。
7.新华访谈,《全国人大代表谢子龙谈药品管理法及社会药房作用》,新华网,2011年3月3日。
8.张涛、曹国厂,《李振江代表:中药注射剂不该被边缘化》,新华网,2011年3月4日。
9.张庆文、贾艳敏、毕红珍、蒙古族代表其仁旺其格等提案来源于人民网。
10.朱烁、王萍,《卫生部部长陈竺:医保跨省报销两年内实现》,北京晨报,2011年3月11日